一、牛肉價格下跌之始
2024 年年初,牛肉價格開始下跌,年內深跌幅度達 15.00%。這一現象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1. 養殖成本與周期
養牛成本高且周期長。一般來說,一頭母牛一次只能生一頭小牛,懷胎需 9 到 10 個月,小牛長到出欄快則兩年以上,有些品種甚至要一年半至兩年。許多養牛戶直接購買小牛犢飼養,一個小牛犢就得好幾千塊,再加上飼料、人工、水電、場地和損耗等開銷,一頭牛的養育成本起碼 15000 以上,若貸款養牛,成本更高。當前市場上的低價牛肉,大多是一兩年前出生的小牛。養牛周期長,雖然前兩年國內牛肉價格已出現下降趨勢,但養牛戶難以立即停止養殖。2024 年上半年,牛價持續下滑,不少養殖戶為避免更大損失,只能賠錢出售。
2. 進口量的大增
近年來,國內進口牛肉總量持續增加。2023 年我國牛肉進口量達到 277 萬噸,2024 年 1 至 4 月,我國牛肉累計進口 99.57 萬噸,同比增加 22.0%。特別是 2024 年 123 月份,我國分別與阿根廷、西班牙、巴西的牛肉貿易升溫,進口量更大。國外多采用牧場式養殖,成本低,草等資源豐富。進口牛肉低價沖擊國內市場,2024 年 1 至 4 月,我國進口牛肉平均到岸價格為每公斤 34.71 元,同比下跌 9.7%,明顯低于國內市場牛肉價格。
3. 國內養牛戶供大于求
以前養牛賺錢,吸引了眾多養牛戶加入。但養牛周期長,市場反應慢,當越來越多的養牛戶扎堆時,市場價格變化不會立即顯現。今年,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同時大量供應市場,價格大跳水。那些賠錢的養牛戶,很多小牛犢是買的,場地是租的,甚至還貸款,成本巨大,只能承受虧損。
二、年中跌幅收窄
自 5 月末開始牛肉價格跌幅收窄,這主要是由于市場供需逐漸調整。隨著價格下跌,市場供需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一方面,部分養殖戶減少養殖規?;蛲顺鍪袌?。由于牛肉價格持續下跌,養殖成本高且收益減少,許多養殖戶為避免更大損失,不得不做出調整。養牛成本高且周期長,從購買小牛犢到出欄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投入。當市場價格下滑時,養殖戶的利潤空間被壓縮,甚至面臨虧損。例如,一些養殖戶的小牛犢是購買的,場地是租的,甚至還貸款,成本巨大。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養殖戶選擇減少養殖規模,不再購買新的小牛犢,或者直接退出市場。這使得市場供應壓力有所緩解。
另一方面,淘汰奶牛入市增加了供給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供需。奶價低迷,奶牛養殖戶虧損嚴重,大批量淘汰奶牛進入市場。雖然奶牛肉口感不佳,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牛肉市場短期的供給量。例如,2023 年中期淘汰奶牛的售價還在 22 元 - 24 元 / 千克,但到 2024 年初,淘汰奶牛的價格跌至 18 元 / 千克左右,近期淘汰奶牛價格繼續下滑,跌至 12 元 / 千克左右,而當地鮮牛肉價格也更低。淘汰奶牛的涌入,使得牛肉市場供應更加充足,價格下跌趨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同時,根據相關數據預測,從供給端看,國內生產方面,由于養殖效益回落,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養殖戶補欄積極性,牛羊存欄數量有所下降;國際進口方面,牛羊肉進口量可能繼續小幅減少,供應總體穩定。從需求端看,牛羊肉消費短期仍處于季節性淡季,終端消費減量明顯。綜合來看,牛羊肉消費短期仍處于季節性淡季,牛羊存欄數量有所下降,預計價格下跌,但跌幅有所收窄。
三、下半年底部徘徊
2024 年下半年,牛肉價格處于底部徘徊態勢。這一階段,牛肉市場面臨著諸多復雜的因素影響。
1. 低價凍品沖擊
當前,市場上低價凍品庫存偏高,持續沖擊著牛肉市場。一方面,進口牛肉的大量涌入使得凍品市場供應充足。國外多采用牧場式養殖,成本較低,再加上進口關稅的調整等因素,進口牛肉價格相對較低。這些低價凍品進入國內市場后,對國內牛肉價格形成了較大的壓力。另一方面,普通家庭購買力不足,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費意愿有所降低。對于價格相對較高的牛肉,消費者在選擇時更加謹慎。而低價凍品的存在,進一步限制了普通家庭對鮮牛肉的消費,使得終端消費受到限制。
2. 消費淡季影響
目前牛肉消費進入季節性淡季,鮮品需求下降,凍品需求增加,加速了價格的下降。在消費淡季,消費者對牛肉的需求減少,尤其是對鮮牛肉的需求下降更為明顯。而凍品由于價格相對較低,且易于儲存,在消費淡季中需求有所增加。然而,凍品需求的增加并不能完全彌補鮮品需求的下降,整體市場需求的減少使得牛肉價格難以回升。此外,隨著其他肉類產品如豬肉、雞肉等價格的波動,消費者在選擇蛋白質來源時更加多樣化,進一步降低了對牛肉的需求。這也導致牛肉價格在下半年持續處于底部徘徊狀態。
四、冬季形勢嚴峻
冬季牛肉需求增量,但供應端壓力尤增,12 月牛肉價格反彈艱難。
需求增量有限
雖然冬季氣溫下降后牛肉需求增量,但整體增量有限,難以改變供強需弱的局面。冬季氣溫降低,通常會使牛肉的消費量有所增加,然而,這種需求的增長幅度較為有限。一方面,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居民消費意愿受到一定影響,對于價格相對較高的牛肉,消費者在選擇時仍較為謹慎。另一方面,隨著其他肉類產品如豬肉、雞肉等價格的波動,消費者在選擇蛋白質來源時更加多樣化,進一步分散了對牛肉的需求。因此,盡管冬季牛肉需求有所增加,但整體增量有限,難以扭轉當前市場供強需弱的格局。
供應端壓力持續
淘汰母牛增加及年度育肥??晒┏鰴诹吭黾?,低價凍品繼續沖擊市場,供應端壓力難以緩解。隨著市場行情的持續低迷,淘汰母牛的數量不斷增加。前期犢牛購買及飼喂成本過高,而現今肉牛出欄價格大幅回落,導致肉牛養殖虧損嚴重,基礎母牛淘汰量明顯增加,進一步加大了牛肉市場的供應。同時,年度育肥??晒┏鰴诹恳苍谠黾?。由于養牛周期長,市場反應慢,前期養殖的育肥牛在今年陸續達到出欄標準,使得市場供應壓力持續增大。此外,低價凍品繼續沖擊市場。進口牛肉的大量涌入使得凍品市場供應充足,國外多采用牧場式養殖,成本較低,再加上進口關稅的調整等因素,進口牛肉價格相對較低。這些低價凍品進入國內市場后,對國內牛肉價格形成了較大的壓力,供應端的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