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深市生豬養殖企業2024年業績預告漸次出爐。綜合來看,受益于市場行情好轉及養殖成本的下降,多家豬企銷售數據向好,行業盈利能力在過去一年間顯著回升。
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腌臘提振下終端需求有所增長,但供應端的充裕仍致使豬價弱勢下行。展望未來,業內預計上市豬企盈利能力或將出現分化,成本管控出色的企業有望維持盈利,成本仍較高的企業有可能面臨一定虧損風險。
01生豬量價齊漲具體來看,海大集團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2.5億元至48億元,同比增長55.04%至75.10%;扣非凈利潤預計40.5億元至46億元,同比增長59.36%至81%。公司始終聚焦飼料主業,持續強化核心競爭力,飼料產品力、專業性、區域覆蓋面不斷提升。2024年全年,實現飼料銷量約2650萬噸(含內部養殖耗用量約210萬噸),同比增長約9%,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養殖業務穩健推進,專業能力持續提升。
牧原股份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4年度預計實現凈利潤180億元至19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0億元至180億元,均同比扭虧為盈。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
牧原股份董秘秦軍介紹,2024年公司生豬出欄量、生豬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上升,且生豬養殖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前三季度,牧原股份累計銷售生豬5014.4萬頭,銷售收入953.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長;第三季度商品豬銷售價格繼續保持上漲,8月份均價達19.71元/公斤。
根據公司近期披露的生豬銷售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共銷售生豬2145.8萬頭,其中商品豬2034.6萬頭,仔豬105.3萬頭,種豬6.0萬頭。其中,12月銷售生豬857.8萬頭,銷售收入153.85億元。牧原股份表示,12月單月出欄增長主要系臨近春節市場需求量增大,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安排生產和銷售規劃,適當提升春節前銷售量,以保障市場供應。2024年全年,公司共銷售生豬7160.2萬頭,其中商品豬6547.7萬頭,仔豬565.9萬頭,種豬46.5萬頭,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年度出欄目標。
成本方面,2024年12月,牧原股份生豬養殖成本約13元/kg,相較于當年初15.8元/kg,已下降2.8元/kg。據測算,公司2024年銷售均價為16.30元/kg左右。牧原股份表示,生產成本下降主要來源于飼料價格的下降和生產成績的改善。
溫氏股份亦在2024年實現了扭虧為盈。根據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0億元—95億元。“2024年,公司繼續強抓基礎生產管理和重大疫病防控等工作,核心生產指標持續改善,生產持續向好,同時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下降的影響,公司養殖成本同比大幅下降,公司生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上升,實現扭虧為盈。”溫氏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度,溫氏股份銷售肉豬3018.27萬頭(含毛豬和鮮品),收入617.53億元,毛豬銷售均價16.71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14.93%、33.50%、12.83%。
肉豬養殖成本控制方面,溫氏股份在過去一年中也成效顯著。溫氏股份方面表示,成本下降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疫病防控效果顯著,使大生產保持穩定,生產成績持續向好,如料肉比、死淘率等核心技術指標改善,減少無效損失;發揮集中采購優勢,把握飼料原料價格機遇,優化飼料營養配方,帶動飼料成本下降;產能利用率提升,固定成本和費用分攤減少。另外,2024年,溫氏股份持續優化生產管理,部分指標進一步提升。生產指標的改善體現出公司在肉豬養殖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產出,增強市場競爭力。
此外,唐人神經營業績也持續改善,整體盈利能力提升。此前,2024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截至當年三季度末,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0.71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127.86%。根據唐人神近期披露的銷售數據,2024年,公司累計生豬銷量433.62萬頭,2023年累計生豬銷量371.26萬頭,同比上升16.80%,銷售收入同比上升33.16%。
受益于行業整體回暖,另一家深市公司天康生物此前也介紹,2024年1月-11月,公司累計銷售生豬271.34萬頭,較去年同期增長7.00%;累計銷售收入45.6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79%。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11月的生豬養殖成本已降至13.33元/公斤,成本效率的提升亦助力公司2024年度實現亮眼業績。
02 降本增效仍是重點2024年,生豬價格經歷了從低谷到高峰的轉變,進而提振豬企盈利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度生豬(外三元)均價為每公斤16.81元,較2023年均價每公斤14.99元明顯上漲。
雖說整年豬價同比往年有所提升,但這個腌臘旺季卻未能帶動價格上揚,反而持續走弱。
根據中國養豬網數據,國內生豬外三元價格從2024年年初的14.32元/公斤漲至8月中旬的21.3元/公斤。不過隨后,豬價便開啟了震蕩下跌模式。截至1月8日,國內生豬價格報16.08元/公斤。
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朱澤坤認為,“12月份氣溫下降,南方地區腌臘進入高峰期,終端需求逐漸提升,但由于生豬供應較為充沛,導致生豬價格環比仍下降。”
據卓創資訊監測數據,全國242家規模生豬養殖企業12月份生豬出欄計劃環比增加5.06%,增速達到10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臨近年末,集團養殖企業為完成年度出欄計劃而加快生豬出欄節奏,12月份集團生豬出欄計劃環比增幅明顯。
從近期多家機構和分析師的預測來看,隨著消費窗口的縮減,2025年豬價缺乏大幅上行空間,豬板塊的盈利分化將更加顯著。
華鑫證券表示,目前能繁產能仍然保持上升趨勢,行業因低養殖成本依然處于盈利期,預計后續能繁產能仍會有小幅度的提升,2025年豬肉供給將會相對過剩。該機構預計,2025年僅有成本領先的豬企具備盈利的機會,行業其他產能將進入周期虧損階段。
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已是提升生豬養殖企業利潤空間的必由之路。
“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降本。”秦軍表示,公司不會將希望寄托于周期性的市場回暖來彌補經營能力導致的虧損。相反,公司堅信通過管理和創新來獲得成本上的領先優勢,是構建未來盈利能力的基石。
新希望則表示,2025年將通過繼續改善后備豬、生產母豬、育肥豬等各個環節的技術和效率指標,例如斷奶成本、育肥成活率、料肉比等,重點會關注種豬群體質量的提升;國際地緣關系變化可能導致飼料原料價格發生波動,對此也會做好飼料配方及原料采購策略的及時優化調整;另外通過加大自育肥豬的投放比例,以及適度的母豬擴產,增加產能利用率、降低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