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內蛋雞存欄50萬羽以上的企業一共有15家,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厚全集團、四川正大、圣迪樂村。
川蛋產量突破175萬噸
2023年蛋雞存欄3300萬-3500萬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南方地區,四川省禽蛋產量僅次于江蘇、湖北、安徽,由于省份間差距較小,可以謂之南方地區第一梯隊。
中國人愛吃豬肉,四川人更愛吃豬肉。一直以來,四川省全年生豬出欄常年排在我國前三甲。
不過,由于非瘟的發生,2019年川豬產量大幅下滑,豬價快速拔高。作為替代品之一,價格低廉的雞蛋的產量因此快速上漲。

業內人士同樣表示,四川近幾年的蛋雞存欄量增速迅猛。成都心連心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群表示,四川在產蛋雞存欄已超過3000萬羽。
通過調研,新禽況估計2023年年中該數字在3300萬-3500萬羽之間。
六市存欄超160萬羽
樂山霸占1/3四川蛋雞
受地形限制,四川省規模化蛋雞養殖場多集中在四川的東部。
但近年來由于各市規劃、糞污環保、扶貧政策等等相關因素,四川省蛋雞養殖主要產區與其他省份一樣,多分布在省內主銷區周邊。
新禽況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省各市蛋雞存欄量排名前六市分別是樂山市、成都市、綿陽市、眉山市、雅安市、南充市。這六市蛋雞存欄量都在160萬羽以上。

據了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樂山市蛋雞養殖業就初見規模,逐步形成了嘉源種雞場、嘉慶養雞場等大型種雞和商品雞養殖場。
尤其嘉源種雞場在養殖高峰時期父母代存欄量有20萬套,對樂山乃至西南地區的商品蛋雞養殖有較大的影響。
50萬羽企業15家
總存欄占四川50%
由于近幾年產業提檔升級,加上環保整治等因素影響,四川當地蛋雞養殖散戶數量不斷減少。
四川綠科禽業董事長張穎曾在2019年提到:“上世紀80年代的蛋雞養殖行業以三五百只雞存欄為主,到90年代以兩三千只雞為主,2000年之后以5000—10000只的存欄規模居多。最近兩年蛋雞養殖規模走上飛速擴張之路,目前以5萬—15萬只存欄為主導,5萬只以下存欄的企業在業內不超過20%。”
四川省畜牧總站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蛋雞養殖是四川畜禽養殖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領域。目前,國內32家100萬只以上蛋雞養殖場中,四川占5家,規模化水平較高。
在此基礎上,一批規模越來越大的企業隨之顯現出來。

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厚全集團、四川正大、圣迪樂村,三家企業在產蛋雞存欄(僅指四川省內存欄,時間截止于2023年6月)合計800萬羽,約占全省23.5%。

四川省本土蛋雞產業擅長“向外發展”
另外,據新禽況觀察,15家50萬羽的企業中,大致可以分為全國性布局企業及區域性/本地布局企業。
厚全集團、四川正大、圣迪樂村、鳳集食品屬于前者,且除了正大外,其他三家企業總部均位于四川。
“一個省份多家全國布局企業”的情況其實鮮少出現。
其中,厚全集團是近些年來的四川蛋雞產業跑出來的一批“黑馬”,行業關注度頗高。公開數據顯示,厚全集團2022年底就完成了超過700萬只的產能布局,在四川及貴州擁有6個生態養殖園區。
圣迪樂現已逐步完成了全國基地和產業布局。截至目前,圣迪樂在全國設有21個分子公司,擁有17個蛋雞養殖基地,總養殖規模2000萬只,位居行業第一梯隊。
鳳集食品在全國有6大養殖基地,3個分級配送中心。目前鳳集食品在產蛋雞存欄是550萬羽。
正大集團在我國多地個省份有投資建設蛋雞項目,而且多以300萬羽為建設規模,分布上海崇明、云南昆明東川、四川眉山、山東濰坊(360萬)、北京平谷、河南漯河(建設中)等地落地,此外,正大還在各地有不同存欄的蛋雞項目。
有意思的是,除了全國性布局的企業,四川省本土蛋雞企業也擅長“向外發展”,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四川本地的企業在外省或是自己投資或是合伙建廠,而且規模一般都不小,例如廣西田東錢記、廣西愛咯樂等等。
告別“內銷不足”
“買方市場”新格局基本形成
根據四川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97年以來四川常住人口一直維持在8000萬以上,2023年為8372萬,如果按照一人一雞的配額計算,2023年四川蛋雞缺口高達4800萬只以上。
不過隨著產業的集中度提高以及整體養殖量的上漲,再參考當地的飲食習慣,加之川豬產能已經恢復,目前的3300萬-3500萬羽的蛋雞存欄已經可以基本滿足當地消費。
成都心連心總經理楊群也告訴新禽況記者,四川已經基本告別以往雞蛋“內銷不足”的情況,“買方市場”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常年的供不應求導致的高蛋價也成為“川蛋鮮少出川”的重要原因。
從走訪企業的銷售情況來看,中小企業雞蛋銷售基本以本地及周邊地區市場為主,不會外送,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也會將一部分初生小碼蛋外運至廣東、上海等市場,以獲取更高的利潤。
另外,高蛋價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如貴州、重慶等的周邊地區的養殖企業往四川銷售雞蛋,但不至于出現所謂的市場錯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