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產羊,其中,青山羊因為肉質色澤、口感、鮮嫩度獨特,很受消費者喜愛。單縣被譽為“中國青山羊之鄉”,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當地青山羊養殖規模卻在不斷萎縮。困局之下,單縣的決策者反復思索:農民何以“發羊財”?鄉村怎樣“興羊業”?縣域如何“念羊經”?經過探索,答案逐漸清晰。
困局:種群數量銳減
近幾年,青山羊以其肉質的色澤、口感、嫩度和味道等優勢,重新“殺”回市場。“一只40斤左右的青山羊能賣2500元,40斤以上能賣3500元,并且市場行情相對穩定。”陳慶純說。
2019年,單縣決定借市場行情的“東風”,建立青山羊保種育種創新示范基地(以下簡稱保種基地),提純復壯青山羊。
為確保種羊純度,保種基地從國家原種場引進800余只純種青山羊。擴大青山羊的種群數量,要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單縣將目光瞄向了品種改良,以增加養殖效益。
2019年7月,單縣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攜手,成立單縣青山羊研究院,并依托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專業資源,建立單縣羊業科技小院,就青山羊種質資源保護、品種改良、養殖技術等展開攻關。目前,已完成超過1000只青山羊的表型數據采集,其中,二代青山羊平均單體重量提高30%,生長周期縮短一個半月,平均養殖成本由一代青山羊的每公斤33.4元減少到24.5元,單縣青山羊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二代青山羊的“誕生”,讓縣內不少養殖場(戶)看好養殖前景,單縣高韋莊鎮高莊村的養殖戶司全軍便是其一。
單縣為確保農民收益,采用的“基地+合作社+村民”的養殖模式。例如,司全軍的養殖場約有5萬只存欄量的規模,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羊是在村民手中。他自己的場地最多存欄5000只羊,他是將場地僅作為種群基地,在此繁育后的羊羔放給周邊村民代養,達到標準后,悉數回收。
為進一步抵御養殖風險,2022年10月,單縣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肉羊養殖保險。“每只羊保費40元,養殖戶只需自己繳納12元,其余28元由財政補貼。在保期間,由于疾病、疫病、自然災害等原因直接造成肉羊死亡的,每只羊最高可賠償1000元。”張濤說,如今,全縣養羊專項貸款已累計發放1.03億元,肉羊養殖保險總保額超8000萬元。
截至2024年5月,單縣青山羊存欄量已超40萬只。縣內青山羊存欄量超1000只的養殖場有10家,超100只的養殖戶有132戶。
為拓寬羊產業,單縣成立縣屬國資企業山東單養千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整合縣內青山羊產業鏈,先后建成了羊肉湯文化產業園、3萬噸冷鏈智慧物流配送服務中心以及青山羊中央廚房,初步構建起了保種育種、智慧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餐飲連鎖、文化旅游“六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單縣的青山羊在當地就能消化掉。
如今在單縣,從飼草種植到良種繁育、屠宰加工,再到品牌化運營……每個環節都在孕育著青山羊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預計2024年,單縣青山羊全產業鏈產值將超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