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系藏族習用藥材。為小檗科植物桃兒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雜質,干燥。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近球形,多壓扁,長3~5.5cm,直徑2~4cm。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皺縮,有的可見露出的種子。頂端稍尖,果梗黃棕色,多脫落。果皮與果肉粘連成薄片,易碎,內具多數種子。種子近卵形,長約4mm;表面紅紫色,具細皺紋,一端有小突起;質硬;種仁白色,有油性。氣微,味酸甜、澀;種子味苦。
【鑒別】(1)本品粉末暗紅色。種皮表皮細胞橙紅色至深紅色,斷面觀長方形或類方形,壁厚,常與種皮薄壁細胞相連。果皮表皮細胞淡黃色,表面觀多角形,直徑10~40μm。果皮下皮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直徑20~70μm。導管主為螺紋導管。胚乳細胞呈類多角形,胞腔內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鬼臼毒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m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水飽和正丁醇-甲酸(6.5:2.5:0.8)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的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水分 不得過11.0%(附錄0832第一法)。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2302)。
【性味】甘,平;有小毒。
【功能與主治】活血祛瘀,祛風利濕。
【主治】產后血瘀,惡露不盡,胎衣不下,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牛15~45g;羊、豬3~9g。
【貯藏】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