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養殖行業的多項政策陸續出臺。新修訂的畜牧法對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保供穩價制度、草原畜牧業管理等加以完善。
與此同時,畜牧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鹵味市場回暖,周黑鴨、絕味食品等多家上市公司業績止跌回升。華英農業歷經多年終摘帽,開啟肉鴨與羽絨并行時代。養豬企業持續磨底,互不挖人公約展現低谷期人才重要性;正邦科技遭到前期過度擴張反噬,即將重整被雙胞胎集團納入麾下;正大股份綜合豬業行情和監管收緊等情況,考慮撤回上市申請。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施行
【事件】
2023年3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施行。其將畜牧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強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支持畜禽種業自主創新和扶持畜禽種業企業發展,在種畜禽管理、養殖生產、畜禽交易等多個方面強調要符合相關標準,完善畜禽產品保供穩價制度。
【點評】
新畜牧法明確國家建立健全現代畜禽養殖體系,鼓勵和扶持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和智能化養殖,促進種養結合和農牧循環、綠色發展,有助于我國畜牧業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家龍頭養豬企業因《互不挖人公約》被約談
【事件】
2023年6月,牧原、溫氏、雙胞胎公司、正大四家龍頭養豬企業聯合發布《互不挖人公約》,倡議“不挖人,不拆臺,如有違約,加倍反制”。2023年7月31日,市場監管總局約談四家公司,指出上述行為有違《反壟斷法》精神。四家公司發布聯合聲明稱,為避免造成誤解,決定撤銷該倡議,支持行業內人才自由流動。
【點評】
從搶人到招人再到留人,《互不挖人公約》事件映射出養豬行業激烈的人才爭奪現狀。不過對企業來說,想把人才留住,光靠約束競爭對手是不夠的,更多還是要提升自身對人才的吸引力。
正邦科技重整獲批
【事件】
2023年11月,正邦科技(證券簡稱“*ST正邦”)發布重整計劃,提供了化解債務危機、恢復經營和盈利的完整路徑。按照計劃,正邦科技的控制權由另一家江西養豬龍頭雙胞胎集團獲得,雙胞胎集團對正邦科技予以資金、產業支持,還將把生豬養殖、飼料等業務資產置入正邦科技,并在重整完成后的4年內,完成相關業務及資產的整體上市。2023年12月,正邦科技、正邦養殖系列公司已完成重整計劃執行工作。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重整后,江西兩大養豬企業強強聯合,有望奪回國內養豬行業前三的位置。
【點評】
昔日江西“豬老大”正邦科技向“豬老二”雙胞胎集團低頭,根源在于幾年前豬價高位時過度擴張,這也為其他上市公司敲響警鐘,做決策前應科學理性研判。
正大股份撤回上市申請
【事件】
2023年10月8日,正大股份及其保薦人提交撤回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正大股份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原本正大股份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5.67億股,募資150億元,建設廣東湛江生豬產業鏈項目、湖北咸寧生豬產業鏈項目等17個項目,并將其中的42.37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正大股份證券部人員向媒體稱,目前行業處于豬周期底部,不是理想上市時間,如果豬價回暖,可能會考慮重新申報。
【點評】
作為全球農牧龍頭正大集團的中國業務分支,正大股份IPO規模巨大,IPO政策收緊和豬價行情走低使業內企業融資難度加大,撤回上市申請不失是一種理性之舉。
“肉鴨第一股”華英農業摘帽
【事件】
2023年6月7日,“肉鴨第一股”華英農業撤銷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由“ST華英”變更為“華英農業”,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由5%變更為10%,摘掉戴了兩年的“ST帽子”。此前的2021年,華英農業因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控股股東占用資金等,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披星戴帽”。在經歷重整、股權轉讓、實控人及管理層更迭等變化,華英農業在2022年摘星、2023年6月摘帽,同時明確成為“世界鴨王”和“世界羽王”雙目標。
【點評】
華英農業的新生有重整的助力,也離不開持續專注主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品牌建設使得盈利能力改善。新實控人許水均的入局讓華英農業從單一肉鴨布局,變成了肉鴨和羽絨兩條腿走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養殖高風險。
周黑鴨、絕味食品業績提升,鹵味市場回暖
【事件】
伴隨消費市場回暖,上市鹵味企業一改2022年的下跌頹勢,在2023年交出利潤增長成績單。以2023年半年報為例,絕味食品實現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145.55%。周黑鴨實現凈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453.64%,成為增速最快的鹵味企業。紫燕食品也在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1.80億元,同比增長55.11%。
【點評】
雖然行情回暖,鹵味企業仍要面對成本上漲和新老品牌角逐的壓力。對此,頭部鹵企也以研發新品類、布局線上、推出促銷優惠、投資相關業務等方式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