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非洲豬瘟“卷土重來”的擔憂引發生豬市場的看漲情緒。
A股市場上,豬產業板塊連續兩日走強,昨日上漲2.06%,凈流入資金20.32億元。其中,新五豐兩連板,巨星農牧、溫氏股份昨日分別大幅走高7.51%、6.58%。期貨市場方面,生豬期貨主力2305合約由降轉升,重回16000元/噸的關口上方,收漲3.44%。
值得注意的是,現貨市場方面豬價仍維持跌勢,相關數據顯示,昨日全國生豬均價為7.56元/斤,現已有27省豬價跌入7元區間,均價最低省份為新疆,外三元生豬均價為6.85元/斤。華創證券認為,造成這一背離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非洲豬瘟的蔓延預期。
據華創證券草根調研顯示,全國17個省份出現非瘟疫情蔓延態勢。其中,產能已有一定程度受損的省份為湖北、河北、山東、遼寧、山西,局部地區受影響較大的省份有黑龍江、吉林、安徽、河南。
“環比來看,目前非瘟形勢確實較之前嚴峻,尤其北方局部明顯增加,給防控形勢增加了難度。但同比來看,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是豬病頻發的階段,今年同期豬價偏低,包括非瘟在內的豬病有所增加,但僅是略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與往年尤其是2021年相比并無特殊之處,加上目前防控技術較高,生豬群體免疫力提高,因此我們認為當前非瘟的影響整體可控。”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說。
此前,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通知,全省開展春季非洲豬瘟防控攻堅行動,時間為3月8日起至5月31日。其中要求,各市結合春季集中免疫工作,統籌安排,每月5日、15日、25日開展一次集中清洗消毒活動,對生豬養殖場、屠宰場、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及其周邊環境和生豬運輸車輛等重點場所全覆蓋清洗消毒,確保有效殺滅非洲豬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切實降低疫病發生風險。嚴格落實動物檢疫申報制度,督促養殖場戶依法申報檢疫,嚴格檢疫出證管理,出證前要認真查驗動物健康狀況、牲畜耳標和運輸車輛備案等情況。嚴格落實北部區跨大區調運政策和指定通道制度,13個指定通道檢查站要落實落細查證、驗物、消毒及信息登記等工作,確保省外調入生豬手續齊全、合規合法。
此外,通知要求,各市要嚴格落實屠宰環節“兩項制度”,配齊配強官方獸醫,督促屠宰企業規范非洲豬瘟自檢以及強化屠宰企業監督抽檢。此外,還要嚴格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
“非瘟自2018年傳入中國,我們的養殖業已經與非瘟共存將近5年了,在長時間的疫情干擾下,現有的養殖場基本都有自身的一套應對非瘟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拔牙’等方式,因此疫情對于整體產能的擾動較小,豬價波動更多的取決于市場供需變化。”一德期貨生鮮品事業部分析師侯曉瑞介紹,除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外,山東等其他省份均發布相關通知,旨在加強非瘟防控,防止疫情反撲,這是政府部門的常態化動作,不應該作為疫情是否嚴重的判定標準,更多的是防患于未然的行為。
在侯曉瑞看來,非洲豬瘟“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并不大。“以早于我們國家遭受非瘟影響的俄羅斯為例,其僅在非瘟爆發初期對產能產生較大影響,之后隨著規模化養殖規模提升以及應對方式更加全面,豬肉產量呈現逐年增加趨勢。2018年之后我國生豬產業不斷升級換代,從企業設備到養殖選地較之前均有較大不同(現代化設備+深山老林養豬),疫情風險已經大大降低,‘卷土重來’風險極低,就算有短期的集中小面積爆發,對產能的影響程度可能不會有預期那么大,市場的關注點更多應回歸到生豬本身的供需中來。”她說。
“非瘟一直都在,只不過這幾年處于可控的低爆發低流行狀態,且隨著近幾年防疫意識和技術的提高,對豬價的影響越來越小。單純就非瘟而言,會增加當期供應從而利空當期價格,同時也會減少未來的供應從而利多未來的價格,2019年是這種效應的極端體現。”王俊同樣認為,再出現和2019年一樣的非瘟和生豬價格波動的可能性較小。
事實上,非瘟后大集團的廣泛介入,令豬價的周期性表現已經不明顯,從去年開始,豬價新周期的叫法不絕于耳,但事實上豬價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王俊表示,單純從供需看,未來供應趨于增加,需求也會從去年低位有所恢復,我們預計豬價未來將在成本上下窄幅振蕩,難有大的周期性波動,因而“新周期”的叫法并不嚴謹。當然,如果最后發現非瘟遠比我們當前所了解的嚴重,那么豬價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也是大有可能的。
“目前生豬產能仍處于增產周期中,本輪現貨價格下跌并未導致行業現金流出現大量虧損(13—14元/kg),行業去產能尚未完全開始,后續出欄壓力仍在,行業將進入成本‘內卷’時代,即成本控制為王,部分成本控制較差的企業面臨虧損去產能的可能,而成本控制較優的企業可以長期可持續發展。”侯曉瑞說,后市需關注預期兌現情況,大概率會出現不及預期的情況,因此維持生豬增產預期不變,現貨價格上方仍受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