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有關工作部署,著力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組建動物防疫合作社224個、動物防疫公司24個,覆蓋全省9個市(州)、35個縣(市、區)、354個鄉(鎮),參與人員2748人,年收入達到1.5—5萬元/人;服務區域畜禽強制免疫應免密度達到100%,牲畜標識佩戴率100%,免疫抗體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畜禽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為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突出政策引導,強化頂層設計
貴州省先后印發《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貴州省關于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貴州省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工作思路、重點任務、區域布局、保障措施等內容,在全省部署推行獸醫社會化服務工作。各市(州)、縣(市、區)結合實際,由政府制定出臺實施意見、工作方案等。從2014年起,貴州省每年投入獸醫社會化服務專項資金,擇優支持推行獸醫社會化服務的縣(市、區);去年以來,貴州省安排專項資金1200萬元支持縣級實施獸醫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項目。
突出試點先行,強化示范帶動
2014年起,先后在習水、玉屏、息烽等10個縣(市、區)開展獸醫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探索出獸醫社會化服務兩種主要模式。一是在畜禽散養為主的區域,探索推行動物防疫合作社模式。由現有村級防疫員公開競聘領頭人組建縣級動物防疫合作總社,鄉鎮成立分社,村級防疫員按照雙向選擇、優勝劣汰的原則加入合作社,由政府向合作社購買防疫服務,為養殖戶提供防疫服務,同時支持從事獸藥、診療等經營。二是在中小規模場為主的區域,探索推行動物防疫公司模式。組建動物防疫專業公司,向政府承接動物防疫工作任務,提供動物疫病免疫、疫情排查、動物診療、凍精輸配、養殖保險現場勘查等服務。
突出數字賦能,強化服務質效
近年來,省、市引導支持息烽縣牧林農業科技發展公司自主研發建成“防控管家”數字化平臺,通過手機APP實現防疫基礎數據采集、產地檢疫申報、養殖保險投保、防疫物資管理等功能,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該平臺系統在省內外35個縣(市、區)推廣應用,涉及70余萬個養殖場戶,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0年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入選全國星級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名單。2023年,在前期支持自建系統探索創新的基礎上,貴州省全面部署推廣“牧運通”系統,目前已啟用強制免疫“先打后補”、無害化處理、動物檢疫等模塊。5月20日,黔鄂兩省在全國率先實現跨省調運動物檢疫證明無紙化。
突出培訓指導,強化能力提升
建立省、市、縣、鄉逐級培訓機制,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業務技術培訓和防控“揭榜掛帥”等途徑對合作社帶頭人、公司負責人、業務骨干等開展法律法規、經營管理、技術規程、人員防護等培訓,每年平均集中培訓2次以上。各防疫合作社、公司定期對社員(職員)開展疫苗注射、樣品采集、清洗消毒、疫情處置、人員防護等技術培訓,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貴州省建立定點聯系指導機制,成立由9名處級干部為組長的指導組,分片聯系9個市(州),定期督促調度,協調解決有關問題,指導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工作。
突出政策扶持,強化主體培育
各地加大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力度,積極培育服務主體,幫助拓寬增收渠道,保障有效運轉。例如,松桃縣政府協調銀行支持防疫合作社融資參與生豬養殖場建設,安排財政資金為解聘的村級防疫員按每人每年800元代繳養老保險至60歲;福泉市免費為合作社提供辦公、經營用房,支持成立實體店從事飼料獸藥銷售、獸醫診療、凍精輸配等;習水縣安排專業人員全程指導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制度,培訓財會人員;盤州市掌中牧業科技服務公司被六盤水市科協評為“六盤水市科普教育基地”,極大提升了獸醫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下一步,貴州省將繼續貫徹和落實國家有關部署要求,進一步創新思路,主動作為,持續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主體多元、供給充足、服務專業、機制靈活的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新格局,夯實重點人獸共患病防治基礎,保障畜牧業生產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生物安全。